欢迎光临乐竞·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全国
全国咨询热线:020-752-4537

切换城市

全部城市

联系我们

乐竞·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地址:广东乐竞·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Q Q:457734573

电话:020-752-4537

邮箱:lejingsports@jsanhejx.com

当前位置: 乐竞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操作系统迎来新能源汽车时刻

时间:2024-11-28 11:30:10 作者:小编 点击:

  操作系统迎来新能源汽车时刻2008年10月20日,很多中国网友打开电脑,会发现自己的桌面黑屏了,右下角还会弹出一个对话框,上面写着:

  这是微软针对中国区用户推出的正版增值计划(WGA),安装了盗版微软系统或Office套件的电脑,每隔60分钟就会自动黑屏一次。

  打击盗版本来是一件名正言顺的事情,但微软这波操作,就好比你在家看动作片,每隔5分钟有人自称FBI上门警告一样,不仅闹心,还让人脊背发凉。

  其实早在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北约几乎瘫痪了南联盟所有的通讯系统,科技部就提出要搞自主操作系统,但在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夹击下,国产操作系统不能说完全没有,只能说聊胜于无。

  到2009年,微软一边调头打击盗版软件,一边将正版Windows XP从960元降至399元,黑脸白脸一起唱,XP系统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68.55%,再加上Windows7合力,微软几乎成了PC操作系统的“唯一选项”。

  一直到2019年,美国制裁中兴、华为,仿佛10年前射出的正中眉心,我们才真正意识到,“独立自主”这四个字的分量。

  当时,贝尔实验室和麻省理工、通用电气正在合作研究一种分时操作系统Multics,通过系统处理,让一台大型主机可以供300台终端机同时使用。

  结果因为资金短缺,进展缓慢,贝尔实验室退出Multics,原本负责该系统的汤普森也因为项目被砍,无所事事。

  但汤普森无聊,倒不是因为工作没了,而是因为他在Multics上编写了一个名叫“星际旅行”的游戏,平时摸鱼玩一把,现在系统没了还怎么玩?

  按理说,公费搞游戏,不太合适吧,结果贝尔实验室的另一位研究员丹尼斯·里奇(Dennis M. Ritchie)表示,“伙计,有点bug,我来跟你一起完善这个系统吧。”

  双方一拍即合,在Unix后续迭代过程中,两人发明了程序设计的B语言,又进一步开发出C语言,并用C语言重新编写了Unix。

  70年代,微型计算机诞生,但彼时的操作系统都像Multics一样,主要为大型机服务,做的也是类似银行系统、票务交易之类的海量计算,相比之下微型机那点计算量就跟过家家似的,完全不适配。

  但命途多舛的是,贝尔实验室的母公司AT&T觉得小型机没啥前途,就把Unix的源码免费授权给了学术机构做教学使用。

  又恰好,大学生有的是时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比尔·乔伊(Bill Joy)就专门研究Unix,并编写了很多与之匹配的工具软件和编译程序,组成伯克利套件,也就是BSD。

  一时间,各种小型机、大型机纷纷装载Unix,AT&T看到了Unix的商业价值,开始逐渐收回版权。

  1980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计算机教授安德鲁·斯图尔特·塔能鲍姆(Andrew Stuart Tanenbaum)为了避免版权问题,决定自己编写一套类Unix的操作系统,但源代码更简洁,主要用于教学使用,名为Minix。

  1983年,毕业于麻省理工的理查德·马修·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也受够了打印机软件收费的现状,他大手一挥,决定开发一种免费的用于替代Unix操作系统的产品,向传统的知识产权发起挑战。

  这个产品,名为GNU。GNU的设计类似Unix,但不保护具有版权的Unix代码,而且完全开源,谁想拿去都可以。

  1991年,芬兰赫尔辛基的大学生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在Minix的基础上,编写出了更适用于x86的系统,然后将其加入GNU计划,同意其他人销售、拷贝、更改程序,前提是你也要将自由传递下去。

  正是由于自由开源,Linux系统也迎来了无数狂热的程序员,不计得失地为Linux增补、修改、开发应用,才有了Linux如今无可撼动的生态。

  我们知道的安卓、鸿蒙系统,都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苹果的iOS则基于FreeBSD系统,如果认祖归宗的话,大家都是Unix的徒子徒孙。

  这时还是大型机的天下,IBM这样的硬件厂商才是商业世界的王者,操作系统也是啥马配啥鞍,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之间互相之间并不通用,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才会操作,学习成本特别高。

  但是银行业、票务系统,甚至美国的登月工程等,需要计算机的场合越来越多,计算机势必要普及,你再聘请高级牛马,成本就上来了。

  于是在1964年,IBM推出通用的System/360,所有大型机开始共享一套OS/360操作系统,商业领域开始大规模引入大型机。

  前面提到,70年代微型机诞生,各种配套的硬件、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电子信息产业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1974年,英特尔推出面向个人计算机的8080芯片,一家名为MITS的公司在《大众杂志》上宣布,自己造出了全世界第一台搭载8080芯片的个人计算机Altair 8800(牛郎星8800)。

  时年19岁的大学生比尔·盖茨看到之后心潮澎湃,立刻给MITS打电线芯片开发了一个BASIC语言,可以安装在8800电脑上。

  如果把装载了8080芯片的牛郎星电脑看作一杯加满小料的奶茶,那么这个BASIC语言就相当于一根粗吸管,MITS当即表示,“行,一个月内把程序拿过来,我们签合同。”

  他叫上自己的朋友保罗·艾伦(Paul Allen)一起,在哈佛大学的机房里没日没夜地编程,终于在两个月后完成了BASIC的编译程序。

  程序在电脑上运行良好,MITS订单纷至沓来,比尔·盖茨干脆从哈佛退学成立微软,专门卖BASIC程序。

  当时,施乐公司发明了第一个可以用鼠标驱动的图形化用户界面(GUI),人可以通过图标来命令计算机,而不用再通过代码、按钮来实现了,直接跨越了一大步啊。

  可惜,当时施乐公司的领导觉得,你这图形化界面出来,用户不用纸就能看图,那我打印软件还怎么赚钱啊?

  于是,施乐就把这个技术当秀肌肉一样展览了出来,乔布斯形容自己看到图形操作界面的那一刻,“仿佛蒙在我眼睛上的纱布被掲开了一样”,“我看到了计算机产业的未来。”

  牛郎星8800每台售价400美元,BASIC要价75美元,本应该赚钱到手软的微软,年底一结算,怎么就赚了一万美元?

  1980年,惠普、德州仪器纷纷入局微型电脑,IBM也看中了个人电脑的市场,于是找到微软,帮自己的新PC写一套操作系统。

  有一种说法是,盖茨的母亲恰好认识IBM的大股东,而盖茨也比较争气,他花5万美元从西雅图计算机公司那里买来86-DOS操作系统,顺便把编写出DOS系统的程序员蒂姆·帕特森(Tim Paterson)也挖到了微软。

  早期的电脑内存都非常低, IBM PC一开始只有640KB的内存,因此,操作系统必须得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轻量化、低成本的DOS系统顺理成章,上桌吃饭。

  但要说DOS操作系统,微软并非独一份,另一家数字研究公司(Digital Research),也为英特尔8080编写了一套名为CP/M的操作系统,和微软的MS-DOS形成了正面竞争。

  一方面,Digital Research公司一发布新版系统,微软就放出话来,我的版本年底上线,大家尽情期待哟。

  另一方面,就是Windows操作系统上线年,苹果推出了划时代的产品麦金塔电脑,搭载图形化操作界面。从此,人和计算机的交互,从指令变成了简单的图形,连小朋友也能上手了。

  微软看过直呼内行,然后在第二年也推出了图形化界面的操作系统Windows1.0,附带了计算器、日历、时钟、画图、黑白棋等组件。

  惹得乔布斯大骂微软是个小偷,而盖茨也针锋相对,“不好意思,我们都有一个有钱的邻居,叫施乐。”

  Visicalc,一款专为Apple II开发的电子表格软件。PowerPoint,由Forethought制作,原本只支持苹果Macintosh电脑,微软选择收购Forethought公司。然后更骚的操作来了,微软又开始放烟雾弹,误导市场Windows 3不能和除了微软DOS之外的其他任何DOS兼容。

  微软这边风生水起,Windows95、98、XP系统,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而苹果却在1985年乔布斯离开之后,迎来

  而盗版软件,像xp的盗版番茄花园,只要60块钱,并且还自带系统补丁,预装常用软件,内置主题壁纸。

  另一边,1999年科索沃战争之后,科技部开始着手推进国产操作系统的研发,为此集结了产业界的大量人才。

  3个月后,由一批极客们发布的蓝点(BluePoint)Linux中文版上线月,由中科院牵头的红旗Linux诞生,负责这个系统的,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倪光南院士。

  等到绕过了专利墙,搞出了CPU,硬件条件满足了,又发现,国产操作系统上一片荒芜。商业公司不会为了一个刚刚问世,没多少用户的操作系统,费劲开发应用程序;

  关键时刻,时任北京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的俞慈声拍板,由北京政府买单,选择国产操作系统红旗Linux。

  这桩采购案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微软本来志在必得,还强势要求北京政府采购刚上市两个月的XP系统,还要绑定Office软件。北京政府不想当这个小白鼠,就找人通融,结果微软态度强硬,红旗Linux顺势转正。

  后来的故事就没什么燃情的地方了,孱弱的国产操作系统,在微软的打压、排挤之下,始终没能形成气候,而微软对盗版的放纵,也让国人习惯了微软。

  而国产操作系统却江河日下,Xteam在2003年之后宣布停更,蓝点上市之后遭遇互联网泡沫,最后放弃操作系统,2011年,永中科技宣布破产,两年后,中科红旗宣布团队解散……

  只有军用的银河麒麟系统保留下来,与中标Linux合并组成麒麟系统,出现在天宫空间站、北斗卫星以及一些政务系统中。

  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到大型机、中型机、微型机普及,计算机的每一次进化,都是在减小体积、降低成本、提升性能。计算机越来越小,一直缩小到掌上计算机(Pocket PC),再加上通信功能,就演变成了智能手机,与之对应的,则是移动端的操作系统。

  1998年,手机厂商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和Psion合作成立塞班公司,千禧年,第一部塞班手机爱立信R380上市。此后,诺基亚以一己之力,带动了塞班系统的装机量,到2006年,全世界塞班手机的总量达到了一亿部。

  但一些细小的裂缝正在发生。早期的智能手机,基本上就是迷你的电脑,手机按键相当于键盘,触控笔则是鼠标,智能手机拼的也不是智能,而是拍照、音乐,以及能不能砸核桃。

  1997年,在投资皮克斯过了一把动画瘾之后,乔布斯回归苹果,苹果开始重回正轨,iPod、iMac接连问世。

  2007年,第一代搭载了苹果iOS系统的手机iPhone3上市,一年后,iPhone3g上市,采用多点触控电容式触摸屏,相比之前用触控笔点来点去的电阻屏,电容屏可以直接用手机划来划去,看个照片可以双手放大缩小,非常符合人类的使用习惯。

  自此,人和智能手机的交互进入一个新时代,移动互联网大幕拉开。而此时的微软还忙着打击盗版,风头正劲的诺基亚刚刚收购塞班,等巨人们从昔日的胜利中回过神来,才发现王位已经悄然更迭。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苹果成为硬件厂商的标杆,连带着自家封闭的iOS系统,在一众操作系统中杀出重围。

  另一边,谷歌收购安卓(Android),并联合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共同研发改良安卓系统,2007年,安卓操作系统正式发布,谷歌以免费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公布了安卓源代码。

  其后,开源的安卓生态愈发繁荣,并逐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电视、游戏机、智能手表等领域,到2011年第一季度,安卓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塞班系统,跃居全球第一。而微软这个时候才推出了Windows Phone手机操作系统的第一个版本,被安卓攻入腹地的诺基亚宣布,放弃塞班品牌。

  再后来,微软于2013年以54.4亿欧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及其大批专利组合授权,但是,时代早就变了。

  安卓和iOS的崛起,可以看到两个关键点。苹果的成功,靠的不是颠覆,而是将颠覆的技术运用到自家产品中,引领时代,再用先发优势,不断加深护城河。

  比如多点触控技术的应用,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的方式;再比如2011年,苹果将Siri整合到iPhone4S,并最终成为iOS移动系统的一部分,智能设备进入语音交互时代。

  而安卓的成功,则是开放的生态。就像Linux吸引大量码农共建地基一样,开放的安卓生态,同样吸引了大批的硬件、软件开放商来开枝散叶。

  首先当然是打不过。安卓开放的生态,意味着你面对的是来自全世界的对手,往往你这边刚出第一个版本,对面已经更新了两三代了,这怎么比?诺基亚、黑莓、摩托罗拉、三星都推出过各自的操作系统,但在安卓面前通通败下阵来,后来入局的国产手机厂商们,也纷纷“打不过就加入”,华为的EMUI,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等,都是在安卓基础上定制的操作系统。

  其次,即使能扛住压力,谷歌也会像微软一样,打压潜在的竞争对手。2011年,阿里曾推出过阿里云OS(YUN OS),阿里不差钱,也有一定的号召力,但在谷歌的施压下,主流硬件厂商只能“十动然拒”。最接近的一次,阿里云和宏碁联合推出一款搭载YunOS的新手机,但在发布会开始的前一个小时,宏碁取消了合作。

  移动、联通也推出了各自的操作系统,但作为运营商,缺乏足够做手机的经验,最终也在庞大的安卓联盟之前,败下阵来。时间来到2012年,微软仍以超过9成的市场份额,统治着全球桌面端操作系统;移动端,谷歌安卓市场拥有10万开发者,超过40万活跃应用,而苹果则以6235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第一的科技公司。

  据说2012实验室的名字,来源于任正非看完电影《2012》,觉得未来信息爆炸就像洪水爆发一样,华为要想生存,就要有自己的诺亚方舟。

  这个诺亚方舟的其中一支,就是鸿蒙操作系统。2012年立项,2016年投入研发,2017年完成验证,2018年开始在物联网终端投入使用。

  按照这个节奏,鸿蒙或许有一天会渐成气候,和苹果iOS正面交锋,也可能遭遇安卓绞杀,壮志难酬。

  2019年5月,美国宣布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核心的芯片、操作系统被全面封禁,举世哗然。幸好,华为有当初未雨绸缪准备的

  尚未成熟的鸿蒙,就这样“赶鸭子上架”了。要知道,从安卓跨越到鸿蒙,华为的硬件可以上,但软件却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早期的鸿蒙,也被广为诟病是安卓套壳。

  鸿蒙NEXT发布之后,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夸争气、好用的有,骂拉胯、吃民族主义饭的也有。坦白说,这是鸿蒙系统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是所有操作系统都会出现的问题。

  那为什么说,国产操作系统的逆袭,到了鸿蒙这里就有希望了呢?回头再看微软、苹果、谷歌系统的崛起,唯一的共性在于——

  微软赶上了PC时代,大型机向个人计算机过渡,桌面端操作系统需求爆发,再加上盖茨同学远交近攻身段了得,才有了微软在桌面端的称霸。苹果和谷歌则赶上了智能手机的浪潮,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乘势而上,苹果才重回硬件铁王座,谷歌才统治安卓江湖10余年。

  先把握关键节点,占据C位,然后一边砸钱、建生态,一边谨防对手上位,这是微软、谷歌和苹果的经验之谈。

  我认为,之前手机和平板、电脑之间互相传个文件,或者你打开手机让家里的洗衣机提前洗衣服,这些都不算真正的万物互联乐竞官网。真正AI时代的万物互联,应该除了手机、电脑、平板、电视,还有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工业自动化控制等等连为一体的,从你睁开眼吃喝拉撒、消费娱乐,到最后闭上眼停止呼吸,甚至你变成阿飘,也可以有智能设备来记录联结。

  并且未来智能设备的交互方式也不止用手触控,用嘴命令,而应该是眼动操控,甚至像Neuralink那样,用意念交互的。

  目前,苹果、谷歌、小米、华为都在布局这个赛道,AI时代,所有玩家再一次站到了同一起跑线。甚至可以说,鸿蒙还要走得更远一些,因为苹果生态里没有汽车,智能家居也寥寥无几,谷歌更是连手机这个最重要的智能入口都没有。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大国竞争之下,国产替代呼声正高;数字化的产业,也是政策引导发展的方向。

  天时地利人和,国产操作系统来到了当年新能源汽车起步的时候——产业政策、财政补贴有了,弯道超车的新技术出现了,来自外界的质疑、不理解也有了。

  新能源汽车做到了,而国产操作系统能否坚持下去,成为下一个时代的王者,还需要我们,给他们一点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