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农机!看北京设施蔬菜如何实现全程机械化每小时完成4亩地的旋耕作业、起垄覆膜铺管一气呵成、移栽作业实现全程自动看到这些农机,设施蔬菜的全程机械化似乎触手可及。4月20日,2022年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现场演示会在昌平区举行,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现场展示的农机已可贯穿设施蔬菜生产的全部环节。在专家们看来,机械化、智能化且能保持高效作业的农机,将在未来为北京蔬菜生产保供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当然这也需要前提条件一些大棚还需迈过宜机化改造这道坎。
4月20日,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现场演示会上,旋耕机正在作业。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在昌平区兴寿镇一家专业合作社内,十台农机被分别放置在四个温室大棚里。一早,棚里涌进不少人,有专家也有农户,看的就是“在座”农机的看家本领。
新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棚内的农机多用于种植前的生产环节。对比人力,效率和速度是农机的绝对优势。履带自走式撒施肥机可以自动装卸肥料,在温室施肥的速度,是人力的10-15倍;起垄、覆膜、铺管不必再分三步走,可以解放人力,在一名机手的指导下,20分钟即可完成一亩地的田间作业。
同时,比起人力,机械也能在播种期间更稳定的“输出”。记者注意到,仅一台播种机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等供需,根据需要调整播种行数等诸多细节。对于分毫的把握也更稳定和恰到好处,“现在的种子价格不便宜,人工播种不好把握均匀度和播种深浅,播种机更能降低生产投入和效率。”
此外,加之大棚外涉及灌溉施肥、植保施药、叶菜收获等流程的农机设备,设施蔬菜已经在全部关键环节实现机械化。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经作机械处处长吴传云认为,北京的农田面积有限,农产品的保障供给任务很重,为保持高效率的田间作业,智能化机械化的生产是必经之路,也会为北京蔬菜生产保供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
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工程师李宗煦告诉新京报记者,一方面,设施老旧会影响农机的顺利使用,他举例时提到,有的温室大门狭小导致农机无法进入,有的问题表现在框架的不规范,也为空间利用和农机使用带来障碍。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设施建设时就要开始宜机化,其中也包括老旧的温室,需要做好宜机化改造,符合标准的设施温室和农机是相互配套的。”李宗煦说乐竞官网。
另一方面,对于普通农户而言,为解决某一环节的生产效率而负担农机是不划算的。李宗煦指出,普通农户实现机械化作业,将主要依靠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农机服务。
根据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到2025年设施农业机械化率总体将达到50%以上。而就北京而言,根据《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今年设施农业机械化率需达到43.5%。
农机开过后,来自农业农村部、昌平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北京市农业机械化试验鉴定推广站的专家们查看作业情况。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事实上,北京市农机鉴定推广站牵头举办现场展示会的次数不少。推广站专家指出,这其中的目的更在于通过观摩、展示,逐渐将现有的机械设备推广出去,未来再通过作业补贴,调动农户的积极性,提高机械化率。
在现场,北京农业农村局机化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指出,推广的方式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宜机化改造打破棚室本身的一些制约条件,另外通过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域的创建,推动农机的发展。最后,是目前这种现场会的推广形式,也会让更多的种植者了解到成熟的农机类型和技术。”(记者 田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