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ODI演绎成长故事 龙头股评级ODI高增长,机械等投资品出口受益最大。随着顺差不断扩大和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我国将从一个完全的FDI接受国逐渐向ODI输出国转变。
大量对外工程承包和自身竞争力提升,推动国产装备出口高增长。近年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量一直保持25%以上的快速增长。在ODI兴起和外交环境日益改善的背景下,我们预计对外工程承包到2010年有可能实现1000亿美元的营业额,比2005年规模增长350%左右,年均增长约35%。另外,随着国内装备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其性价比优势在国际市场逐步体现,行业整体竞争力正在快速提升,再加上全球经济好于预期,直接贸易出口也将继续保持25%-30%的增速。
出口因素将弱化行业周期特征,行业增长更平稳乐竞官网登录入口。在ODI、海外工程承包和对外直接贸易高增长背景下,我们对国产装备的出口前景看好。国产装备的出口不仅为国内厂商新增了一块出口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出口,释放了国内部分产能,使供求关系更趋平衡,其行业周期波动特征趋向弱化,经济增长将更加趋于平稳。
未来5-10年将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之黄金时期。除了出口高增长因素外,新一轮国民经济升级和改造、大量高技术高性能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也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进口替代空间。另外,产品和技术升级也使装备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特别是制度创新更是为装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我们维持未来5-10年将是我国装备行业发展之黄金时期的判断。
提高行业估值水平,投资建议:强于大市。考虑到装备制造业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再考虑到行业高成长预期和周期性逐步弱化的特征,再结合比较不同行业现有的估值水平,我们认为目前装备制造企业估值偏低,应提高整体估值中枢水平至20倍或更高。我们给予行业强于大市的评级和超配投资建议。建议重点关注各产品的龙头企业。
更看好工程机械、重卡、船舶制造。由于竞争力的差异,未来企业差距拉大是一个长期趋势,同时我们认为在所有装备子行业中,中国工程机械是继我国造船业之后最有可能体现出国际竞争力和培育出国际知名厂商的子行业。再考虑到未来ODI对该行业的影响,以及目前主要工程机械公司估值偏低,我们建议重点投资其龙头企业。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安徽合力、桂柳工、山推股份等。另外,我们还看好与重卡、船舶制造等与ODI相关联的行业,重点公司有中国重汽,沪东重机、广船国际等。
国产装备出口将持续高增长出口高增长的新驱动因素——ODI一种新的驱动力正在逐步显示,而且我们预计未来它将成为我国装备产品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推动力。这就是ODI,即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我国ODI将迅猛增长,重演美日海外扩张故事改革开放近30年,中国一直是一个FDI的接受国,但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顺差的不断扩大和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将从一个完全的FDI接受国逐渐向ODI输出国转变。大规模的海外扩张和大规模持续向海外投资,将重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海外扩张故事。特别是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更是加剧了国内资本寻求海外出路的热情。
回顾日元升值的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每当日元升值最猛烈的时候,都必然伴随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加。从1986至1990年的持续升值过程中,以1986年为基准,日元累计升值幅度16%,而对外直接投资在强烈的升值预期下,累计增长231%。
日本曾经发生、中国正在或将要发生的情况,其实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经济增长快,出口增长快,储备增加快,升值压力大,几乎如出一辙。
中国的ODI已经表现出迅猛增加的趋势,尽管目前从量上来看,与FDI流入相比还很少。但从日本经验来看,ODI一旦起步,其发展将是非常迅速的,成倍增长的情况并不罕见。日本当年对外直接投资兴起之时,ODI与储备之比1973年为1:6.4,1986年为1:2.9,1987-1990年平均为1:2.6。中国2005年ODI与储备之比为1:72。显然,合理运用外汇储备的压力更大,推动ODI的动力更为充沛。
2005-2010年,将是中国ODI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重要阶段,最保守估计,中国的ODI与流入的FDI在规模上将相当,到2010年,将达到700-1000亿美元的年输出规模。
如果考虑到中国未来几年顺差增加并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可能性很大,新增加的外汇储备每年可能以2000亿美元甚至更多的规模增加。从调控当局各方的态度来看,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已经偏高,今后增加的外汇收入,将主要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加以运用。如果是这样,ODI有着连续成倍增长的前景,2010年达到1000-2000亿美元的可能性相当大。即使如此,ODI与外汇储备的比也不会超过1:10—1:5,远不到日本当年的水平。
综合判断,2010年前,中国每年ODI的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的规模相当轻松。考虑到ODI在境外还将有各种配套资金,相关对外投资项目的年总规模,达到2000亿美元,完全有可能实现。
ODI将推动中国装备走向世界资本的输出,往往带动产品、技术、人员、制度的输出,这一点已经在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历史中已经证明,特别是机械等投资品是受益最大的行业。如日本在1980年中后期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中,机械部门占制造业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目前我国ODI的领域也从最初的只投资于与贸易有关的服务业,逐步扩展到制造业、采矿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业、技术开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机械装备行业将是ODI最大受益者。
一般来说我国对外投资主体主要有服务贸易型、资源开发型、生产加工型等。服务贸易型主要为出口服务的;而资源开发型主要是到海外开采资源,其将带动国产的能源矿山采掘设备、工程机械、钢铁等投资品出口;而生产加工型包括很多行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纺织服装生产、家电制造和部分机械加工产品也是我国对外投资的重点,这些领域的对外投资将直接拉动纺织缝纫设备、金属加工机械、铸锻设备、食品加工机械、交通运输设备、钢铁、水泥、机电设备等产品的出口。
短期来看,我国ODI带动的出口装备产品还比较少,主要还集中在一些低端加工设备和工程机械领域,但我们认为ODI的影响是长期的而且深远的,未来随着ODI的逐步演绎和我国产业转移的推进,对外投资的方式将由资源开采、简单加工向专业零部件生产、整机组装转变,未来更高级的形式将是在设备、技术的输出。相对应的是,国产设备出口结构也将发生很大的改变,将由低端的缝纫设备、普遍机械加工设备向中端的自动化生产线、中高端机床向高端精密机床、精密仪器仪表等转变。另外,我们认为ODI其未来的增长速度和金额很有可能超出多数人的预期,其对国内装备产品出口的强拉动作用将延续很长时间。
ODI将缓解国内产能压力,周期波动被熨平机械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在需求旺盛的时期许多厂商扩大了产能,而一旦国内需求增速放缓,厂商将普遍感受到很大的压力,而追求海外市场,释放国内产能成为国内企业走出国门的原动力。
以往一轮高投资之后,国内市场对产能的消化需要较长时间,市场价格回落、投资回报下降,对投资的持续不利,表现为投资的起落波动大。而ODI和出口市场的兴起,不仅为国内厂商创造了较快增长的出口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出口市场,释放了国内部分产能,使国内供过于求的压力有所缓解,其行业投资周期被进一步削峰填谷,经济增长更加趋于平稳。
从工程机械、水泥成套设备等产品出口的经验看,04年以前由于市场仅仅局限于国内,很多企业并没有主动寻求出口的意识。一旦市场风吹草动,企业业绩波动很大。而在04年宏观调控后,很多企业都主动寻求出口,像三一重工、柳工、合力、中联、山推等优势工程机械厂商都在出口业务方面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即使国内受到宏观调控,但出口收入能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使公司整体业绩相对平稳。
大量对外工程承包拉动国产设备输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数量大,范围广,增长迅速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快和ODI的兴起,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数量和新签上亿美元的大项目剧增。05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合同额2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2%。仅05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就有115个,累计合同额156.9亿美元,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有49个,是2001年的3倍多。目前业务已经涵盖建筑、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水利电力、资源开发、电子通讯等诸多领域,并不断向业主委托承包商承包建设(EPC)、建设—经营—转让(BOT)模式等更高层次发展,业务结构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典型的大项目有:中信国际合作公司在伊朗承揽的伊朗南方电解铝厂项目、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承揽的巴新RAMU镍钴矿项目、中铁二十工程局在安哥拉承揽的罗安达铁路大修工程等。
考虑到中国ODI未来高增长效应,以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的良好合作关系,我们预计对外工程承包到2010年有可能实现1000亿美元的营业额,比2005年规模增长350%左右,年均增长约35%。
一般工业项目中,机械装备在合同金额中的比例为20-40%,而在交通等基础设施中也有5-8%是采购各种设备,中国的总承包方通常愿意选择中国的设备制造商,一方面是因为长期合作已经形成了稳固的关系,另一方面中国的机械装备质量水平也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而海外工程承包量的高增长自然将带动国产设备的出口,如有色金属冶金设备、铁路设备、工程机械等。
以工程机械为例,2005年,柳工一次出口安哥拉356台装载机和挖掘机,合同总额达1200多万美元,创柳工有史以来自营出口最大订单;中联重科一次性签下出口安哥拉700万美元出口大单,包括79台塔机、6台50t汽车起重机等工程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大多数与中国在安哥拉的承包工程有关。
另外,像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与印尼国营电力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共同承接印尼1000万千瓦燃煤电站的建设项目(据称,这一装机容量占到目前印尼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30%),建设期为36个月,总金额高达70亿美元。据了解,该项目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电设备企业在国外承接的最大规模的电力项目,本次参与合作的东方锅炉、东方电机、上电股份都将成为直接受益者。
竞争力提升,直接贸易出口也将快速增长全球经济好于预期,国际市场需求高涨03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新一轮周期性复苏,据IMF统计,04年全球经济增长达5%,05年增长率达4.3%,是30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二年,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增长率最高,达到6.5%。尽管面临高油价等不确定因素的风险,但IMF等组织仍看好未来几年世界经济的增长,近期IMF就将06年和0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分别上调至4.9%和4.7%,并认为亚洲地区不低于6%的高增长仍是拉动世界经济高增长的主要动力。
全球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全球装备产品的需求。特别是油价等资源价格的大幅高涨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较多的外汇收入,更是刺激了像俄罗斯、中亚、巴西、非洲、拉美等国家经济的复苏和高速增长,使得全球大部分机械产品的需求都好于预期。如全球工程机械行业04年以来就低位反弹态势,增长率达到4-5%,明显超过前几年2-3%左右的增长率,像卡特彼勒公司05年销售收入增速就达到了19.9%,明显超过前几年平均增速。另外,像船舶制造、港口起重设备、石化设备、采掘设备等的全球需求量也明显好于预期。
过去多年来,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形象主要是低档、低价和无品牌,在国际市场相对有竞争力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家电等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近三年来,上述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相对有所下降,但钢铁和机电产品的竞争力正在快速提升,主要原因一是产业转移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改进的机会;二是国内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使得国产装备的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其性价比优势逐步体现。
未来的出口环境将会有进一步改善不断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2000年,国务院转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的意见》,在这个文件的指导下,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设立了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贴息等支持手段,并出台了《关于支持我国企业带资承包国外工程的若干意见》。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各项政策支持体系基本建立并正在日趋完善。
经济外交工作的有力支持。国际承包工程作为对外经济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府的外交、经济援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中国公司通过经济援助项目进入国际承包工程市场。政府的外交工作和经济援助,对推动项目进展和落实项目资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推动双边经贸关系中大项目的进展,各驻外使馆也都把对外承包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从各个方面给予对外承包工程很大的支持。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国外市场和资源的依存度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势下,贯彻落实中央“走出去”战略,支持国内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已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在环境更加稳定可靠的背景下,未来的进出口环境将会有进一步的改善。
直接贸易出口将延续高增长态势从过去的出口情况看,中国出口机械产品种类较多,增长很快,2000年出口收入368亿美元,2005年达到1045亿美元,年均增长23.21%,除了传统上的出口数量比较多的五金工具、零部件产品之外,各种机械主机产品出口收入增长也很可观。
随着国产装备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出口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中国机械装备产品通过直接贸易方式出口也将成为行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03年以来,机械产品出口增速一直保持在30%以上,预计未来仍可保持25%-30%的增速。
综合上述ODI、海外工程承包和对外直接贸易量等各种因素,我们对国产机械产品出口前景非常看好。预计未来首先出口国家主要是亚洲、非洲、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伴随中非经济论坛的胜利召开,非洲就是未来几年我国ODI、海外工程承包和对外直接贸易量增长最为迅速的地方;未来随着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以及ODI区域结构的变化,出口区域将转向欧美地区,最终使中国机械装备迈向全球市场,实现“中国机械装备全球”的重大转折。
旺盛内需是行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独有的内需可以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首先,新一轮国民经济升级和改造带动装备业的需求升温。如电力工业的“十一五”要新增装机容量2.15-2.45万千瓦网,发电投资达1万亿元规划为电力设备行业带来巨大的需求;铁路行业“十一五”投资规模增速,总预算达2万亿元,这为铁路设备制造业厂商带来了较多的商机;城镇建设和“十一五”提出的“新农村”发展战略为工程机械厂商提供了机遇;冶金行业的技术改造投资和石化行业的新增大型乙烯成套设备等均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根据权威部门对21世纪前20年我国制造业发展展望的预测数据,如果按2000-2010年GDP年均增长率7-7.5%,2010-2020年平均增长率为6-6.5%为假设条件进行预测,在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增长背景下,装备制造业将是未来5-10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产业。
其次,国内高技术、高附加值设备大量依赖进口的现状也为国产装备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替代进口空间。近几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近2/3依赖进口,如我们上述讲的光纤制造装备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的85%、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等都完全依赖进口。据统计,05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口总额达到3500多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口总额的比重达53.1%。虽然短期内我国装备产品的技术水平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但目前这种差距正随着我国技术实力的增强而逐步缩小。如果使用国产装备替代这些进口装备,那么上万亿元的需求将为国内装备企业提供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近二年来,像国产的盾构机、旋挖钻机、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精密数控机床、挖掘机、低速船用柴油机等正在不断的替代进口,而且取得飞速的发展。
产品和技术升级使装备企业焕发勃勃生机以往国产装备的技术水平较差,基本停留在“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怪圈中。同行业厂商生产的产品在技术方面差异较小,厂商之间的竞争主要依赖传统的价格、售后服务等手段。最终的竞争结果很可能产品价格很低,绝大部分厂商均在低盈利水平下勉强生存,而企业长远发展的新产品开发或自主创新能力则因为研发投入不足而相对欠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现象较为突出。
这种恶性循环的现象目前正在许多装备行业发生较大的改变。在很多机械子行业,如工程机械、重型矿山机械、造船等行业,由于客户对设备使用效率和产品质量要求提高和企业自身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意识的增强,产品升级的趋势近年来都表现非常明显。
像汽车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的升级是过去几年该行业中引人注目的现象,由于建筑安装工程都有大型化、重型化的趋势,对于起重机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产品结构趋向重型化。
与原来的产品相比,新产品单价更高,盈利能力更强,产品升级打开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使企业不再局限于原有的成熟产品,竞争环境有了明显改观,企业整体盈利水平有了明显的变化,很多技术水平在业内领先的企业都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预计未来随着企业研发投入的加大,产品和技术升级对企业产生的正面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而在这过程之中,优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会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制度创新为装备企业发展提供原动力对于中国的机械行业,制度创新的影响是深远的。制度创新主要表现在国有经济在机械行业内比重的降低和民营经济的崛起,与此同时,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也在尝试进行体制改革以适应市场竞争。制度创新产生的原动力最终导致企业盈利状况改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是过去几年机械行业整体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对于企业经营行为以及其他内部管理制度的影响,多数企业在改制前后盈利有明显的变化。民营企业的经营机制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于机械行业内的国有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促使这些国有经济也改革内部的激励和管理体制,或者进行民营化的改制。行业内的企业都更加追求利润目标,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增强研发能力。同时,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开始理顺,成本出现持续降低的趋势。
过去的经验和统计数据表明制度创新使全行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而在未来的几年,这种制度创新的过程还会持续,多数机械企业的经营机制并未达到最优的状态,未来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主要子行业前景判断工程机械:出口持续加速,逐步具有国际竞争力06年工程机械行业强势复苏,其增速完全超过年初市场的预期。据机经网统计,06年1-9月全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1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1.34%,出口同比增长48.62%。从分产品来看,06年1-9月叉车销量增长36.42%、混凝土机械增长24.15%、铲土运输机械增长23.79%、压实机械增长了8.55%,大部分都超过了业内年初的预期。
工程机械属于典型的投资驱动型行业,其需求量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大。尽管短期受到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但我们认为07年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仍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07年行业增速仍可在20%以上,由于产品升级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行业利润水平有望超过收入增长水平。主要理由如下:
国内市场需求平稳增长首先,我们预计07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在23-25%左右,这将拉动工程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其次,目前宏观调控政策压缩投资主要是工业领域投资,而非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07年像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重大工程项目仍将是拉动工程机械产品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另外,工程机械厂商特别是优势企业在机制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较以往有长足进步,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ODI和工程承包带动出口持续加速2005年工程机械出口29.4亿美元,同比增长58.8%,进口30.64亿美元,同比下降15.9%,延续了出口高速增长而进口下降的局面。
出口数量的增加和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都表明中国的工程机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加强。主机出口17.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65.2%,主要的出口产品是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械、装载机和叉车。
在上述产品中,部分大型工程机械出口增长速度都接近或者超过150%,包括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沥青摊铺机等,这些产品主要出口对象是亚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005年中国向亚洲出口工程机械15.32亿美元,向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2.1亿美元和1亿美元,虽然向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出口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增长速度很快,而且主要是主机产品,盈利能力强,未来发展的潜力大。
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随着中国ODI的高速增长和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的增多,国产工程机械的出口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内增速仍可保持在50%左右。从行业分布看,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主要分布在房屋建筑、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和电力工业等传统项目上。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字,对外工程承包房屋建筑业占合同额的28.7%,交通运输业占24.7%,电力工业占6.9%,石油化工业占20.6%,制造业加工业占8.6%,污水处理占1.5%,供水占3%,电子通讯业占1.6%,占4.3%。在这些行业中,通常房屋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等都需要大量的工程机械。
以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为例,一般工程机械采购金额在整个工程中所占的比例在5-8%之间,按照这个数字估算,2006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中仅为交通设施配套就需要采购30-50亿人民币的工程机械产品,从2005-06年的情况看,这类需求对于国内工程机械的拉动十分明显。
最有可能成为造船业后又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子行业相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装备制造业产品基本都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高。没有高品质的产品,没有强有力的自主创新能力或研发能力,仅仅依赖低成本竞争优势,要想通过规模扩张战略,发展成为国际知名企业或者说成为某一细分产品的世界龙头企业是不可能的,而且企业也难以长久生存和发展。我们认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快速增长的国内外需求——保证企业有持续发展之空间;2、行业领先地位且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企业有议价能力且能避免过渡竞争来保证获取持续发展的盈利;3、有自主创新能力且能持续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的品质,保持技术领先优势;4、利用低成本和高品质竞争优势,实施规模扩张战略——扩张战略从国内到全球,这是成为全球龙头的必由之路;5、较高的企业管理水平和行业整合能力。
从目前各子行业情况看,对装备企业最大的挑战不是资金、市场,而是技术,特别是自主创新技术。而在人民币升值和要素价格的上涨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未来我国在全球市场有竞争力的机械产品将不再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依赖低成本优势取胜),而逐步转变为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且又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低成本且高性价比优势),而这一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具有明显优点,最重要原因是该行业对技术的要求并不像数控机床、精密仪器仪表等行业那么高,而且技术更新速度也较慢,另外,工程机械产品的客户一般属于专业消费者,对性价比非常关心,而这恰恰是我国产品的最大优势。只要国产厂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完全有可能快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乐观预计未来中国工程机械有望培育出“中国的CAT”、“中国的TEX”和“中国的小松”等世界性知名企业。
商用车:全球竞争力提高,驱动价值提升自主品牌商用车在中低端商用车市场形成了较强的优势经历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国内主流商用车公司大多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显著的低成本优势,中国自主品牌的商用车在技术性能与国际相差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在价格上拥有较大的优势,性价比要远高于国外品牌。在中重型载货车、大中型客车、轻型卡车等领域优势非常明显。
从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出,商用车特别是大中型客车和载货车市场上,国内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已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合资公司和仅在部分中高档的细分市场上存在竞争力。
出口成为中国商用车重要增长点总体上看,由于中国工业化进程显著快于城市化,商用车的发展成熟度要高于乘用车,未来国内市场发展空间不及乘用车广阔。反映在行业增速上则低于以轿车为首的乘用车。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演进,商用车国内市场增长总体趋势与GDP增长水平接近是可以预期的。
商用车出口成为产业成长的重要动力:中国装备满足全球中低端市场的趋势已经基本确立,立足于庞大的国内市场,中国的轻型货车、大中型客车、中重型货车等产品价格远低于发达国家产品。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车型开发制造质量的提高,出口显著增长,在满足全球发展中国家需求方面存在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商用车市场上显著的价格优势不仅阻挡了国外对中国市场的占领,而且在中国汽车进军国际市场的进程中充当了主力军的角色。近年来商用车(载货车+客车)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60%以上,专用车和其他类型的车型也占到20%左右。
宇通客车、金龙汽车、中国重汽等公司的出口已经逐渐占到公司产销量的10%以上,正在成为未来公司发展和投资价值评估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各公司的出口规划和产品海外营销的拓展,我们认为,在3-4的时间里,国际市场销量有可能占到相关公司销量的30%左右。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商用车与以轿车为主的乘用车行业存在非常大的不同,由于客户对产品性能的理解和对性价比的认识更加透彻,属于专家型消费。反映在市场上,品牌忠诚度相对更高,导致市场结构相对稳定。从主要商用车细分市场可以看出,产品竞争力更强的公司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从而获得行业的领先地位,相应的盈利能力也更强,总体上集中度存在提高趋势,处于市场优势地位的龙头公司市场地位不断加强,可以得到长期的稳定回报。
商用车的市场龙头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相对稳定,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拓,产销量和盈利能力将稳步较快增长,主要公司有望获得20%以上的业绩增长,当前的市场估值水平显著偏低。
伴随着市场估值水平的提高和投资者对商用车公司投资价值的认识。商用车细分市场的龙头给予20倍的估值水平是可以预期的。
船舶制造业:效益高增长,新船承接价继续高位运行我国船舶制造业在国际船舶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其造船量由80年代初的几十万吨提高到2006年的1400万载重吨左右,造船份额从80年的世界总量的0.6%提高到06年的15%以上,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三大造船大国。造船质量和效率也有较大幅度提高,目前已能制造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散杂货船、大型油轮(VLCC)、液化石油气船、化学品船等高附加值船舶,并向世界多国大量出口。
我国船舶制造业面临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世界造船业正从欧美、日韩等国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从劳动力高成本国家逐步向低成本国家转移,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造船业转移的中心地区。二是我国不仅拥有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优势,还拥有完整的造船产业链,技术、资金和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等国家难以同时具备的综合优势。三是世界经济复苏,特别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外贸货物进出口量的急增,直接拉动了船舶市场需求,仅仅是“国油国运、国轮国造”就为我国造船业带来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四是国家对造船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并制订了“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的雄心勃勃发展战略,并正在上海、广州和环渤海地区建设大型的造船基地。
由于产量提升、订单价格上涨和生产效率改善等各方面原因,我国造船业经济效益从04年5月起扭亏为盈后正不断快速提升。05年船舶制造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分别达43.48%和247.5%,06年前8个月全行业利润总额仍同增长254.68%。由于05年较高订单价格船舶逐步交货和生产效率提升等各方面原因,预计07年我国船舶制造业经济效益仍将高速增长。
全球新船成交价在05年1季度达到顶峰后稍有回落,但06年又重回升势,目前价位又回到历史高位。我们预计07年新船市场景气度有望延长,新船成交价仍可在高位震荡,其背后原因一是因为单壳油轮换成双壳油轮造成需求量超过市场预期;二是国际海事组织拟实施共同结构规范,许多船主赶在规范生效前下单,且新标准实施后造船成本将有所上升;三是目前造船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状况,各主要船厂订单均十分饱满,造船厂没有降价动力。
集装箱制造:需求和价格回升存在超预期可能集装箱在05年上半年达到周期顶峰后景气度迅速下滑,销量下降,其价格也由当初的2400美元下降到1700美元左右。其背后的原因在于05年全球航运景气度的下降和产能迅速扩张导致供求关系失衡。虽然06年上半年集装箱销量和价格均有所回升,但由于基数高的原因,06年上半年集装箱行业仍出现了较大的负增长。
07年我们对集装箱制造业较为看好,认为集装箱需求量和集装箱价格回升存在超预期的可能。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全球经济依然处于较好的发展环境之中,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全球集装箱贸易量和集装箱需求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二是由于钢材出口高增长可消化国内部分产能,缓解供应过大的压力,07年国内钢价存在上涨的可能,而根据历史经验,钢价上涨往往伴随着箱价的上涨,导致毛利率的上升和其业绩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
三是钢价上涨往往也制约了部分集装箱厂商产能的释放,供求关系的改善将更有利于领先企业发挥其管理方面的优势。
发电设备:拓展海外市场时机成熟电力建设和电力设备企业海外订单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市场人士的判断,开拓海外市场是国内主流电力设备厂商的重要发展方向。无论是发电设备主机制造企业,还是具有技术实力和成本优势的输变电和电站辅机企业,其未来几年内的出口业务或者海外产能扩张都值得关注。
有消息称,国内三大发电设备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东方电气集团、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及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近日联合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草签了一份备忘录,内容是在36个月内为印尼建设1000万千瓦火电项目,其总金额为70亿美元,正式合同将在8月签订。
其实近期关于国内企业获得海外订单的消息不仅于此,只不过印尼项目规模很大因而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如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今年以来分别获得了马来西亚木卡2×13.5万千瓦电站、沙捞越电站以及斯里兰卡普塔拉姆30万千瓦电站三个火电站总承包合同,其他电力工程公司也有不少收获。据通常为中国企业提供出口信贷支持的中国进出口银行表示,近期正在跟踪的电站项目总金额超过20亿美元。在这些项目中,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均立足于国内企业。
从印尼项目的情况看,有几点值得关注:首先,国内电力设备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价格优势极其明显,国内企业60万千瓦和3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的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其次,对设备企业而言,国外订单的盈利能力可能高于国内。
目前,海外出口趋势明显增强的是发电设备主机制造企业,但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具有技术实力和成本优势的输变电和电站辅机企业如特变电工、哈空调、国电南瑞、天威保变等数家企业都有这方面的实力,其未来几年内的出口业务或者海外产能扩张都值得关注电力需求的强劲增长刺激了电力投资的日益高涨,国内五大发电集团纷纷新建电站,以拓展市场空间,卖方市场由此出现,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三大主力厂商的设备订单都安排到了2007年。
国内需求周期见顶明显。从统计数据来看,1990-2000我国年发电设备产量不足2000万千瓦,2003年开始进入突飞猛进发展阶段,到2005年全国发电设备产量已高达9200万千瓦,使3年前的4倍之多。我们认为未来国内电站需求见顶迹象较为明显,2008-2010年新增需求大概在7000万千瓦左右。
拓展国际市场是应对国内需求下滑的最好选择。当国内需求趋向饱和的时候,向外寻找新的客户群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东南亚及中亚地区便成为我国企业的首选目标。跟国际竞争对手相比,中国企业的成本制造又是极为明显。
三大动力联合中标国际大单。近日,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与印尼国营电力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共同承接印尼1000万千瓦燃煤电站的建设项目(据称,这一装机容量占到目前印尼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30%),建设期为36个月,总金额高达70亿美元。据了解,该项目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电设备企业在国外承接的最大规模的电力项目,本次参与合作的东方锅炉、东方电机、上电股份都将成为直接受益者。
圣诞节到了,想想没什么送给你的,又不打算给你太多,只有给你五千万:千万快乐!千万要健康!千万要平安!千万要知足!千万不要忘记我!
不只这样的日子才会想起你,而是这样的日子才能正大光明地骚扰你,告诉你,圣诞要快乐!新年要快乐!天天都要快乐噢!
奉上一颗祝福的心,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愿幸福,如意,快乐,鲜花,一切美好的祝愿与你同在.圣诞快乐!
看到你我会触电;看不到你我要充电;没有你我会断电。爱你是我职业,想你是我事业,抱你是我特长,吻你是我专业!水晶之恋祝你新年快乐
如果上天让我许三个愿望,一是今生今世和你在一起;二是再生再世和你在一起;三是三生三世和你不再分离。水晶之恋祝你新年快乐
当我狠下心扭头离去那一刻,你在我身后无助地哭泣,这痛楚让我明白我多么爱你。我转身抱住你:这猪不卖了。水晶之恋祝你新年快乐。
风柔雨润好月圆,半岛铁盒伴身边,每日尽显开心颜!冬去春来似水如烟,劳碌人生需尽欢!听一曲轻歌,道一声平安!新年吉祥万事如愿
传说薰衣草有四片叶子:第一片叶子是信仰,第二片叶子是希望,第三片叶子是爱情,第四片叶子是幸运。 送你一棵薰衣草,愿你新年快乐!